湿地公园蓝色空间
(河南日报记者陈慧通讯员蔡明清)记者12月21日从省林业局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获悉,着力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湿地保护面积和湿地保护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受保护湿地面积489万亩,湿地保护率由2015年的37%增加到目前的51.93%。
“这五年,是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发展最快、成效最明显的五年。”省林业局副局长朱延林介绍,近年来,我省完善湿地保护立法,持续开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并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投入,湿地保护修复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省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1处,总面积371.3万亩。湿地公园(试点)已建立71个,总面积157万亩。今年申报的27个省级湿地公园批复后,全省国家级、省级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数量将达到115个,主要县区均建立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2016年以来,我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湿地和黄河湿地、淮河流域等重点流域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耕地废湿、湿地保护恢复补助项目74个,持续对退化湿地进行恢复修复,有效改善了湿地生境,丰富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成都潜鸭作为极危物种,在民权黄河古道国家湿地公园和新乡黄河鸟类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数量达300多只,黄河湿地保护着大鸨、成都潜鸭、大天鹅、金月鸦雀等150多种珍稀鸟类。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正成为当地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热点。
朱燕林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建立健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增加湿地保护面积,重点开展黄河流域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湿地保护与修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将全面提升稳定性。